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
登录春推会

交易会公告

Activity information

创作论坛丨脚踏实地书写当代史 现实题材剧集进阶之道

来源: CBBPA 发布时间:2021-10-22
字体: | |
10月20日上午,由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新媒体编剧联合举办的第 29 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1·秋季) 创作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出席论坛。本次创作论坛以“现实题材剧集创作的进阶之道”为主题,邀请了众多知名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共同探讨现实题材剧集的发展方向和创作规律,探索可供行业精品化的创作之路。
 


 论坛嘉宾合影

今年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出了不少精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和反响,像《理想之城》以建筑行业为背景,展现了扎实的行业知识,诠释了职场进阶的酸甜苦辣。《我在他乡挺好的》写北漂群体,写出非常真实的人物关系以及北漂群体的坚韧。《扫黑风暴》是根据真实大案改编,对于社会的黑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这些叫好叫座的现实题材剧集,极大促进了电视剧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观众对于优质现实题材剧集的渴求。可以说现实题材剧集在创作上有了很大提升,其中一些“爆款”的主创也来到了现场,这也让本次论坛更有针对性。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影视独舌》创始人李星文主持,出席论坛的讨论嘉宾包括《功勋之袁隆平的梦》的编剧宋方金,五元文化联合创始人、出品人、制片人马李灵珊,麦特文化CEO、《我在他乡挺好的》制片人岳洋,传递娱乐副总裁、《理想之城》的制片人张婷婷,刑侦剧《双探》的导演费聿竹以及电视剧《启航:当风起时》的导演刘畅。诸位大咖从现实题材剧集的创作经验到发展趋势,从自身体会出发,各抒己见,碰撞出了不少思维的火花。
 
扎实的采风与案头工作,永远是现实题材剧集的灵魂
 
真实性是现实题材剧集的必备要素,因此仅凭向壁虚构是无法完成创作的,扎实的采风与案头工作,才是现实题材剧集创作前的第一步。
 
宋方金谈到他在创作电视剧《功勋》里面袁隆平章节的时候,采风格外重要。因为关于袁隆平的资料太多了,可是电视剧要抓住人物的灵魂,在采访袁隆平本人的时候,问及他对电视剧有何要求时,袁隆平说只有一个要求,找一个帅一点的演员来演就行。
 


 著名编剧 宋方金

“原来我们看到的是作为功勋的袁隆平,但是我们跟他一聊,他首先问的是头发白了没有,你多大了,能不能找一个帅点的演员来演我,他说的是一种很民间、很生活的话,我们就觉得抓住这个人物的魂了。这是创作破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人物的气息。”
 
关于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浩如烟海,在进行案头工作中,宋方金发现凡是纸质出版物材料的可信度,要远高于网络上的这些散乱的材料。不能被五花八门的网络资料牵着走,这是宋方金在创作《袁隆平的梦》这一过程中收获的非常重要的心得。
 
五元文化联合创始人、《扫黑风暴》监制马李灵珊对宋方金的观点很认同。在开发《扫黑风暴》这部剧集的时候,导演和编剧调阅了大量的案卷,包括在政法委的指导之下去湖南的公安等处实地走访,所有观众看到的精彩部分,都有着前期采风的支持。
 
“在今天,如果我们要认为把悬疑和刑侦题材做好,那要跟现实两个字密不可分。所有的悬疑罪案都是跟当下社会的历史发展、机理有非常深切的关系。换句话说我们拍的其实是案件吗?我们拍的是案件背后的人和社会。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做这类内容的时候更要了解当下的社会的状态,更要去发扬我们这个社会真善美的一面,更加要传达出来我们真正想跟观众对话的内容。”
 
悬浮的作品留不住,只有真实接地气的电视剧才是当代史
 
马李灵珊在谈到电视剧创作的时候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电视剧是当代史。
图片
五元文化联合创始人 马李灵珊
她认为电视剧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是全世界第一大媒介,其辐射的人群之广,让人形成的印象之深,非其他媒介可以相比。任何电视剧的创作都无法彻底脱离现实,任何题材的作品,归根结底要跟现实发生联系,这就意味着电视剧实际上是在书写当代史。
 
作为一种当代史的书写,那些悬浮剧显然不能当做信史流传,而真正立得住的,是那些真正触摸到时代脉搏的作品。岳洋在谈到《我在他乡挺好的》这部剧的创作历程时,特别是在第一稿剧本的试读过程中,就收到了不少正面反馈。
 
“我们当时觉得,原本我们认为我们这些漂在北京二十年人的想法和经历发现触动不了现在的年轻人,后来发现打工人这样的经历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根据这些年轻人的建议跟他们想要关注的问题,剧本有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图片
麦特文化CEO 岳洋
在后续播出的时候,剧集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岳洋看了很多网友的留言,有一句让她非常感慨,也让他们的编剧很感慨,那就是“这个编剧上过班”。唯有这样的创作态度,才不会写出悬浮的作品。
 
这种“上过班”的感觉,同样是张婷婷最想说的。《理想之城》的每一个演员,每一个道具,甚至剧本很多的台词,张婷婷和团队一起都花了很长的时间打磨。在她看来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上,有时候需要去牺牲一定的戏剧性,既要遵循戏剧规律,同时也不能忽略观众每天是生活在现实当中。
 


传递娱乐副总裁 张婷婷

张婷婷还透露,其实《理想之城》的剧本打磨时间很长,甚至开拍前还修改了两稿,没有跟观众见面的一稿更加刺激收视,争斗更加激烈,也更有戏剧性。但是最后根据导演的要求选择了更加现实性的版本,可以说整个创作团队都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初心。
 
费聿竹导演也以自己的作品《双探》为例,提出在创作中要把握住生活原本的质感。《双探》选择了北方一个边境城市,导演考察了很长时间,了解当地风俗,当地地貌,尽可能的去还原一个生活本来的面貌。
 
“本土化更重要的是把握生活的真实度,而不是说在很多形式上做多少文章,而是还原度,这个度是一个平衡。如果我们完全真实呈现生活原本的质感,他可能少了一些戏剧冲突,这个戏剧在生活本身质感上到底能做到多高,到底能做到多少,这是我们一直在衡量的问题。”
 


青年导演 刘畅

刘畅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在《启航:当风起时》这部剧中尽量还原90年代,在他看来道具、服装、制景这些细节,基本上是在及格分以上,不会有大问题。可纰漏不可避免。
 
他专门举例说明,“我在现场拍的时候老觉得演员拿的塑料袋不对,也不知道哪不对。拍完了才明白,当年的塑料袋是不可降解”。面对这样现实题材的戏,导演就得直面压力,努力做到最好。如果有不足,争取下次再做得更好。
 
寄语青年编剧,创作现实题材剧集需下功夫
 
现实题材剧集的繁荣离不开新鲜血液的加入,而众多青年编剧投身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身为业界大咖的诸位嘉宾,自然有许多寄语和掏心窝的话想要说。
 
在宋方金看来,年轻的编剧,首先是打好自己的功底,学会观察,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他还分享了几个自己的原则,即“不写不熟悉的生活,不写不深情的生活,不写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生活,不写不揭示真相的生活”,这些对青年编剧都有相当的启发。
 
马李灵珊作为一个制片人,她认为现实题材确实需要很大的精力投入和分析,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青年编剧很难把握好现实题材。刘畅则建议编剧应该有强大的意志品质,当好自己剧本的第一个读者,无论如何,先过自己这一关。
 


青年导演 费聿竹 

费聿竹从导演的角度谈了选择编剧的标准,“编剧作为一个项目的起点,他是处在一个相对私人化的状态,所以编剧的态度极其重要。首先是他对故事的构架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洞察力,他对作品的表达,它的独特性在什么地方”,这对于青年编剧来说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思路。
 
对于青年编剧来说,题材是五花八门的,不仅仅是现实题材,但现实题材又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磨练出一个编剧对于生活的洞察力。青年编剧的内功最重要,作为一个输出价值观的行业,不能什么火写什么。创作现实题材剧集,脚踏实地很重要,悬浮的作品是留不住的,不光是青年编剧,而是所有想在现实题材领域做出一番事业的影视从业者,都应该牢记的。就像宋方金在论坛上所说的,“重要的是初心是什么,我们到底想做什么样的剧,这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