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映雪:国安题材剧集的创作经验与价值坚守
5月15日,“与好剧有约·走进高校——电视剧《绝密较量》创作分享会”在北电成功举办,会上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副会长、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负责人、《绝密较量》总监制曾映雪发表主题演讲。她表示,国安题材剧集的创作经验与价值坚守,具体表现在:一是真实,让艺术扎根土壤,国安题材不是虚构的谍海传奇,而是现实的镜像,所有行动逻辑都经得起专业推敲;二是使命,用影像传递时代强音,国安题材的创作,不仅是讲好故事,更是更是唤醒国民安全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三是温度,让主题创作有血有肉,《绝密较量》里,我们塑造的不是完美的符号,而是立体的人,唯有挖掘人性温度,才能跨越代际,引发共鸣。

“隐秘的战场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每一份坚守都值得被铭记”,这是 《绝密较量》这部作品的缘起。作为获得国家安全部门指导的首部国安反间谍大剧,也是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目前正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以及爱奇艺平台火热播出中。同时,2025年正值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一周年,国家安全教育需求迫切。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天然具备普及知识、凝聚共识的使命。近年来,悬疑谍战类题材的网络搜索量以年均35%的速度持续攀升,而近五年播出的国安剧占比不足电视剧总量的1%。这一市场缺口与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剧需求,为《绝密较量》的诞生提供了契机。我们需要一部有筋骨、有温度的影视作品。这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也是以内容创新填补市场空白,可以说《绝密较量》是一部兼具稀缺性与现实意义的诚意之作。
围绕“真实、使命、温度” 三个关键词,谈谈国安题材剧集的创作经验与价值坚守。
一、真实:让艺术扎根土壤
国安题材不是虚构的谍海传奇,而是现实的镜像。创作《绝密较量》时,主创团队深入国安一线,收集真实案例,从境外黑客入侵的技术攻防,到基层干部的日常排查,剧中没有“孤胆英雄”,只有用智慧与专业守护家国的普通人。剧中运用到的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追踪等技术手段都有现实依据,所有行动逻辑都经得起专业推敲。真实细节是作品的生命力,唯有扎根现实,才能让观众信服。
二、使命:用影像传递时代强音
国安题材的创作,不仅是讲好故事,更是传递国家意志与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博弈、科技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国安题材剧集需要成为一面镜子,让观众看到看不见的战场,理解“国家安全”四个字背后的重量。正如不少观众反馈所言,观看《绝密较量》后才发现,原来许多安全隐患就潜藏在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原来岁月静好,真的有人在负重前行。” 这正是国安题材的价值所在——唤醒全民安全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力量。
三、温度:让主题创作有血有肉
主题创作的关键,在于打破“说教感”。《绝密较量》里,我们塑造的不是完美的符号,而是立体的人:主角杨光会被母亲催婚,年轻干事田子薇会为奶茶加班,他们既有守护国家的坚定信念,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同时,我们融入社交媒体、科技侦查等现代元素,让传统题材焕发青春活力。唯有挖掘人性温度,才能跨越代际,引发共鸣。
《绝密较量》的创作探索表明:国安题材作品完全可以兼具市场吸引力与社会责任感。其核心在于——以真实为锚点,以人性为桥梁,以信仰为灯塔。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作者加入国安题材的深耕中,用艺术之手揭开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用文艺之光照亮无名英雄的忠诚与信仰。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的指导,感谢北京电影学院、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为我们提供的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以及主创团队的辛勤付出。希望《绝密较量》的热播能将国安战士从“神秘符号”蜕变为“血肉之躯”,也将国家安全意识从“天边之事”落地为“身边之危”。

5月15日,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电影学院主办,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完美世界影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承办,北京电影学院校团委、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强国视听中心协办,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提供学术支持的“与好剧有约·走进高校——电视剧《绝密较量》创作分享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中等放映厅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