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
登录春推会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深度 | 正午阳光:辉煌之下的忧与患

来源: 金梅 发布时间:2021-06-02
字体: | |
正午阳光在这十年中,包揽了电视剧收视的头把交椅。《北平无战事》《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伪装者》《欢乐颂》《父母爱情》《琅琊榜》《大江大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挺好》……一个一个“现象级”爆款,让正午阳光成了媒体和观众心目中的“国剧门面”。
 
最近由正午阳光出品的农村扶贫剧《山海情》更是创造了主旋律电视剧豆瓣评分史无前例的高分——9.4分。虽然民间流传“正午出品,必属精品”,但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正午阳光这么牛”时,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回答:“全凭同行衬托,跟90年代那些制作机构比,不一定有多牛”。事实上,以精品著称的正午阳光,在过去几年口碑扑街或者表现平平的作品也不少。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正午阳光?
 
绝对牛还是相对牛?
 
80、90年代是影视制作人的黄金岁月,那时候电视制作中心是国家的事业单位,导演、摄像、美术、演员所有的人就一个念头——好作品。比如86版《红楼梦》拍摄前演员封闭学习长达一年,他们要反复研读《红楼梦》、学琴棋书画、诵诗词歌赋……最后演员甚至已经从灵魂上成为了剧中人物。另外,在那个年代拍成电视剧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也堪称是永恒的经典,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都没被超越。
 
然而,那个容得下慢、容得下崇高的年代慢慢远去。市场化浪潮奔涌、艺人经纪兴起、媒体产业腾飞,中国影视急于追赶世界影视的百年进程。众声喧哗之下,那个伟大而浪漫的时代结束了,小鲜肉、霸道总裁、宫斗戏成为吸金的利器,一个“面瘫演员”可以依靠读12345或abcde拿走上亿片酬。
 
但就在浮躁的行业与时代背景之下,2021年开年农村剧《山海情》开剧就获得豆瓣评分9.1分的成绩,后逐渐攀爬到9.4分。这个成绩绝对令人叹服。要知道中国尽管有8亿农民,但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市场上并不讨巧,何况加上“扶贫”的主旋律定调,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可偏偏《山海情》中热依扎的演技刷了屏,然后方言刷屏、细节刷屏,很多观众看完甚至表示感觉自己都成了金滩村的村民。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敢于碰这种“找死”的题材,并且获得观众如此高的评价,这一点正午阳光是绝对牛。
 
而且正午阳光“敢找死”不是从《山海情》开始的。众所周知,类型剧是成功的法宝,但“正午阳光”向来以“不重复”为制片方针,作品题材类型非常丰富(具体可参考下文表格),其中很多类型像《北平无战事》之类,都是很多导演不敢啃的硬骨头,但正午阳光不仅“敢于找死”而且结果也是一片叫好。
 
不过,话说回来,正午阳光的“牛”是借来的“牛”,因为正午阳光的“牛”离不开一个响亮的名字“山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简称“山影”,1986年成立,是国内最早的电视剧生产单位之一,几十年来制作了《白眉大侠》《大染坊》《闯关东》等众多高口碑的电视剧,创造了“鲁剧”品牌。“山影”一度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影视人才。比如国内响当当的编剧界大咖张宏森、高满堂、赵冬苓、兰晓龙等人;知名的导演张建新、王文杰、孙波……
 
正午阳光如何能借到“山影”这个大牛?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山影”昔日的核心制作团队,也是现在正午阳光核心管理层的三个人:孔笙、李雪、侯鸿亮。
 
孔笙曾经是山影的一个摄像。1990年,摄像师张智胜带领孔笙进入电视剧《孔子》剧组。初涉影坛,任摄影助理的孔笙跟随张智胜参与学习电视剧拍摄。1993年的武侠剧《白眉大侠》开拍,孔笙首次承担影视剧的主摄像工作。此后在“山影”众多老前辈的培养和提携之下,孔笙也走上了摄而优则导的道路。
 
《闯关东》(2008)是孔笙导演生涯的历练之作,他与总导演张新建分工行事,带领B组负责摄制了东北部分的剧情。此后孔笙执导《生死线》(2009)、《钢铁年代》(2009)、《温州两家人》(2011)等电视剧,获得市场一片好评,被称为业界“良心剧”。
 
李雪是1990年表演专业毕业后,进入山影跟随孔笙从事摄像工作,后来也逐渐走上了导演之路。其首次独立执导的《伪装者》(2015)一举摘得飞天奖和华鼎奖等桂冠。
 
侯鸿亮比孔笙晚到山影3年,也是他的徒弟,后在张宏森的建议下转型职业制片人。他在选择题材、改编剧本、挑选演员、确定播出平台、全产业链研发等各个方面得心应手,高满堂、袁子弹等知名编剧都对其十分信赖。
 
要有好作品就需要相对稳定的专业精英班底。孔笙说,搭建相对固定的班子是从《闯关东》剧组开始的。创作成员包括时任执行制片的侯鸿亮,摄像孙墨龙、李雪,导演助理周游、赵子煜与刘红星,以及副摄像孔兮等,他们都成为正午阳光尔后的中坚力量。导演孔笙、摄像李雪、制片侯鸿亮,日后逐渐成长为“山影”的核心骨干,被坊间戏称为“铁三角”。
 
2011年,孔笙、李雪等人离开“山影”,创立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正午阳光除了聚集了山影的铁三角中的两角,还集合了孔笙培养的帮手和新生代导演,以及美术、照明、服装、化妆、道具工作者所组成的制作团体。
 
当时“铁三角”中负责制片工作的侯鸿亮还留在“山影”,担任总经理。在2011-2014年期间,“正午阳光”虽自立门户,但并未作为独立公司输出作品,依旧依附于“山影”与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2012年“山影”的《温州一家人》,还是“铁三角”搭档合作,2014年的《父母爱情》同样采用这种搭配模式。
 
2014年,在“山影”集团上市前夕,侯鸿亮递交辞呈,带着策划、宣发、制作、经纪等部门加盟“正午阳光”。随着侯鸿亮的加入,正午阳光从起初的后期制作公司逐渐开始向独立制片公司转型。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清楚了,正午阳光的牛,背后是山影薪火燃烧的结果。
 
作为正午阳光的董事长,侯鸿亮曾经说过,他的短期目标是正午阳光的品牌化,“公司不想做上市,我们只专注做内容”。在持股比例上,侯鸿亮、孔笙、李雪等核心创作人员,持股比例达到41%,为制作人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不会受到太多的资本约束,或被硬性要求拍摄博眼球的内容,或被塞一些小鲜肉、网红脸。
 
如此,正午阳光成为资本狂欢之下,影视行业的一股清流,成就了相对的牛。
 
匠心和机制
 
好的产品需要匠心,但好的产品更需要无比强大的供应链。
 
窦文涛曾说,他去拍摄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在现场听到冯导在大骂:“这是谁准备的道具,谁TM在高档会所喝扎啤啊。”中国是导演中心制,好导演与好产品之间的关联度,要远远大于好制片人与好产品的关联度。
 
欧美影视产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体系,服装、道具、化妆会自觉地按照剧目的要求准备精细。可在中国,这些工种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业流程和人才培养机制,只能等着导演来要求、指正。导演稍有闪失,就会闹笑话。
 
拥有专业、成熟影视团队的正午阳光在服装、道具的严谨上,屡屡为人称道,成为中国影视公司的工业化标杆。
 
正午阳光的作品《父母爱情》(豆瓣评分最高的爱情剧9.5分),为了拍摄效果,他们在海岛上建了房子。有个细节是主角家外面的鸡窝,从干净的红瓦,到后来慢慢变旧,再出现泥垢,从中就知道这个剧组有多细节控!
 
最近热播的《山海情》,美术建造起了全村一期、二期、三期不同的村社。每一个场景道具都跟当地人逐一求证;众多道具、服装都按照1:1仿制,或直接从村民手中求购。建造了一期土房子之后,有一个当地老汉去参观,进入场景后哇的一声哭了,因为这个场景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受过的那些苦。
 
为了达到真实,剧中的山货都是美术团队自己亲手晒制的,食物也是亲自制作,甚至连蘑菇都是亲自种的。这种真实的力量,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依据,也更能激发出他们的情感真实。
 
除了在细节上的严谨与匠心,正午阳光还有一套颇值得称道的运营机制。
 
与演员采取新的合作方式。为了避免因演员片酬过高,压缩置景、服化、道具等制作成本,正午阳光与演员在合作方式上,不局限于支付演员片酬的传统项目合作形式,还采取与主要合作演员成立合资公司的新方式,使演员成为合伙人,避免演员抬价。
 
采用深度绑定制片人的模式。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御用”创作型制片人侯鸿亮持有最高比例的股份,这样制片人可以在最大权限上与导演达成统一,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明晰制片人的职能,制片人有选择作品题材和商业运营谋划的权力,辅助编剧和导演实现艺术理想。
 
确保导演的权力。导演具有选择角色和指导演员表演的主动性,从而更精准地实现导演的艺术意图。导演按照演员的特有气质安排人物角色,形成演员的角色粘性。专业化的演员队伍对一部作品至关重要。这些演员都“能够与剧本最深入、最鲜活的相连;能够在表演中点燃激情,抓住想象;融入真实情感,从而到达理想彼岸”。
 
成本管控与高效思维。演员选择上没有流量鲜肉,选择不温不火的专业演员。拍摄过程中有AB两组团队,当A组拍完一个场景,B组还没完事儿的时候,A组会过去帮忙,反之亦然。这造就了正午阳光的高效率,比如《琅琊榜》《欢乐颂》从第一部到第二部的产出效率极高,且还是正午阳光本身的味道。
 
“以优质的故事内容为核心,再配合适当的演员来诠释”的制片原则。编剧在影视剧中的核心地位很容易被忽视,正午阳光导演、制片人、编剧三位一体构成了影视工业的专业化团队,以改编的《琅琊榜》《欢乐颂》为例,剧本打磨上尊重原著,作者海宴全程参与,保障了剧作的精良。
 
烈火之后隐忧
 
作品一直既叫好又叫座的正午阳光,2016年开始显现隐患。当年“正午阳光”开始疯狂扩张,涉足网剧拍摄,但相关作品口碑陡然下滑。《外科风云》播出前几天,靳东因为“人设坍塌”、“表演油腻”、“角色雷同”等引起观众的强烈反感。《外科风云》播出刚结束,《欢乐颂2》上档,但同样口碑滑落,豆瓣评分降至5.3,成为“正午阳光”有史以来评价最低、口碑最差的一部剧。《琅琊榜》续集同样差强人意。
 
为了快速找到并解决问题,正午阳光2017年9月5日取消艺人经纪部,解除与艺人从属经纪合约。想用更广阔的演员选择,回归电视剧创作本身,专心于内容,拯救作品的市场颓势。但正午阳光的滑铁卢还在继续。2018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赵丽颖、冯绍峰,当红小生朱一龙作为男二号,上线后收视不俗,但却因为剧情拖沓、用词不够考究等问题,引起网友的吐槽。2019年,《清平乐》《我是余欢水》同样表现平平。
 
2020年《大江大河》、2021年《山海情》的市场大热,正午阳光仿佛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然而事实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梳理了一下正午阳光2014年以来的剧作名单,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剧作名单中热播口碑剧(标红色),几乎都有一个导演的名字——孔笙。而口碑扑街的剧作,则来自二代导演。
 

过度依赖孔笙、二代制作团队不够成熟,是正午阳光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虽然孔笙创作能力依然尚佳,但这并不能保证正午阳光的长治久安。华谊兄弟从影视一哥到今天的跌落神坛,尽管原因种种,但过度依赖冯小刚的个人能力,未能建立标准的影视工业化生产流程和人才培养机制,显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客观来说,在人才培养上,正午阳光并非无所作为。从2011年正午阳光成立开始,就采用了类似孔笙当年的路径,开始培养二代导演:从摄像、联合指导、过渡到独立指导。正午阳光二代导演简川訸的《都挺好》也证明了二代导演的成长。
 
但随着影视竞争的加剧,正午阳光所搭建的人才培养平台,想要超越当年培养出孔笙的山影绝非易事。编剧团队在这方面的短板就更为明显。这两个问题也是正午阳光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影视制作建立“高峰”不难,好编剧、好导演、好制片往往就能成好剧。但影视制作公司想成为“高原”很难,因为这考验的是影视公司的供应链能力和工业化生产水准。比如开心麻花利用话剧改编电影的形式,虽然能保证产出精品,但囿于创作周期和话剧业务的票房考虑,剧作打磨时间过长,让供应链效率低下,一旦强行提速必然口碑扑街。在这方面,正午阳光还有不小的短板需要弥补。
 
结语
 
虽然正午阳光还面临一些问题,但它对良心品质剧的匠心有目共睹,特别是在众声嘈杂的年代,敢于选择抛开狗血、宫斗、言情剧的俗套,提供贴近用户真实生活,能给予用户正向价值引导的产品,更值得我们点赞。
 
不过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提醒正午阳光,让企业具备高效的供应系统,提升影视产业的工业化水平,才是影视公司持续繁荣的关键。虽然这依靠一个公司很难彻底实现,但要持续创造爆款,成就非凡,这是绕不开的一步。


作者:金梅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